Address
Flat 1503, 15/F., Block 1, Admiralty Centre, 13 Harcout Road, Hong Kong
Work Hours
Monday to Friday: 10AM - 7PM
Weekend: 10AM - 5PM
Address
Flat 1503, 15/F., Block 1, Admiralty Centre, 13 Harcout Road, Hong Kong
Work Hours
Monday to Friday: 10AM - 7PM
Weekend: 10AM - 5PM
為什麼日本人那麼喜歡蚊香豬
台灣早期也很常見的蚊香,其實是日本人發明 ! 事實上,日本人直到現在也都還會使用蚊香。屋簷下造型可愛的蚊香豬飄散著縷縷白煙,更是許多人對於夏日日本的經典印象。究竟蚊香是怎麼出現在日本人生活裡的,除了蚊香豬外,還有哪些有趣設計的蚊香器呢?
在以前還沒有蚊香的時代,人們除了用「蠻力」與蚊子戰鬥之外,還會用艾草、日本榧樹的樹枝、杉樹葉或松樹葉堆成一堆,然後放把火燒了,再用燒起來之後的煙來驅蚊。這種為了趕蚊子才堆成的火堆,被稱為「趕蚊火(蚊遣り火)」。
這個趕蚊火從平安時代開始就在日本各處流行起來。等到從中國傳入蚊帳的習慣之後,蚊帳跟趕蚊火就變成夏天對付蚊子的兩大法寶。甚至在火車上還會出現租借蚊帳的服務,都是為了讓大家在夏天能睡個好覺。
一直到大正時期,蚊香的問世以及紗窗的普及,才讓這兩大法寶慢慢的隱退。
1886年,蚊香的發明人上山英一郎經由福澤諭吉的介紹,拿到了除蟲菊的種子。除蟲菊是生長在地中海沿岸的菊花,被發現有顯著除蟲作用,因此常被用於製作殺蟲劑。
拿到了種子的上山英一郎,開始思考要怎麼把這個除蟲效果用在趕蚊子上。一開始他從趕蚊火中獲取靈感,將除蟲菊磨成粉後與木屑混合再拿來燒。雖然這種做法很有效,但是卻因為要另外準備火盆太過麻煩所以並未受大眾青睞。
後來,上山改試著將除蟲菊粉混在線香裡,在1890年做出世界上第一支棒狀蚊香「金鳥香」。可惜這個金鳥香不只容易燒到一半斷掉引起火災,最長也只能燒40分鐘。雖然比之前的粉更好用,不過一樣沒有普及到各地。
五年後的某天,上山的老婆突然在倉庫裡看到了一條捲成一團的蛇,急忙地告訴上山後,引發了上山的靈光一現。上山才將蚊香做成現在一圈圈的模樣,總共75公分長。而且,點一片蚊香就能燃燒7個小時,正好跟平均睡眠時間差不多。這時,我們常見的蚊香才真正問世,成為夏天必備的好朋友。
幾乎在日本的所有家庭內,都能看到這種動物型蚊香器,尤其又以豬的外型最多。這種蚊香器是將蚊香吊在蚊香器內部的鉤子上,再透過簍空的豬鼻子等空隙讓蚊香的煙等均勻地飄散在空間中,也能透過這些空洞提供蚊香足夠的氧氣以燃燒,不怕熄滅。
不過,為什麼這種動物型蚊香器的造型以豬最多,甚至還有「趕蚊豬」的專有名詞出現呢?其實有關趕蚊豬的來源眾說紛紜,只知道從蚊香發明之前的江戶時代就有類似趕蚊豬的容器出現,也有人說是因為以前有將山豬當成火神來祭祀的習慣,所以才會是豬的造型。雖然理由尚未明瞭,但趕蚊豬已經是日本人生活的一部份,就連電蚊香的造型也會刻意做成豬的模樣。